纺织地毯是常见的室内地面装饰材料,大量应用于工业、商业及民用场所。较之弹性地毯、层压地毯等硬质材料,纺织地毯具有质感舒适、花纹多样等优点,但纺织制品具备易燃性,且地毯作为大面积铺设地面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常伴有熔滴现象或释放有毒有害化学气体,对地毯面料进行阻燃整理,可有效提升其使用安全性。
热失重分析方法是依据ASTM E2550—17以材料的耐热性及热分解为指标,对材料的阻燃性进行评价。
水平片剂法是依据GB/T 11049—2008(ISO 6925—1982)与ASTM D2859—2006标准,规定在受控的试验室环境中,对纺织地毯或复合体系的热敏及火焰响应特性进行评估。
辐射热源法是按照GB/T 11785—2005(BS EN ISO 9239—1:2010)确定的试验方法和条件,点燃水平放置并暴露于倾斜的热辐射场中的纺织地毯,通过观测火焰蔓延能力及产烟量,对其受控试验室状态下的燃烧性能进行评估。
倾斜45°燃烧法是依据GB/T 14768—2015标准,规定纺织地毯在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在以45°夹角放置的试样表面距离1mm处给予一定量的点燃时间,通过测定移去火源后的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和火源熄灭后的损毁长度来评定其阻燃性能。
锥形量热仪法是按照GB/T 16172—2007规定要求,基于氧气消耗量原理测量出材料的热释放速率,从而表征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锥形量热仪(CONE)的试验条件更接近于实际环境,与此同时,还可以对点燃时间、燃烧时间、烟及毒性参数和质量变化参数等进行测试。
直接火焰冲击法是依据GB/T 8626—2007(ISO 11925—2:2020),该规定要求在无外部辐射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用小火焰直接对垂直放置的试样进行冲击,根据纺织地毯在燃烧时的状态与移去火源之后能够获得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以及在火焰被完全扑灭之后可以用测得的损毁长度来衡量其阻燃性能。
对纺织地毯进行阻燃整理是指最大限度降低整理后纺织物的可燃性,减缓火势的蔓延速度,与明火分离后火焰能快速熄灭且不会复燃。其中常用的阻燃整理方法有以下两种:
通过改善和提高成纤纤维的导热性和稳定能力,将具有阻燃功能的织物阻燃剂通过聚合、共混等途径引入纤维聚合物的大分子中,优化纤维内部分子链,或者是通过复合纺丝等方式以提高纤维材料的炭化程度与耐热性,采用改性纤维编织纺织地毯或作为纺织地毯的绒面材料,进而发挥阻燃作用。
通过浸轧法,使用织物阻燃剂在纺织地毯表面材料来阻燃整理,在燃烧时,加工织物表面会形成一层熔融、分层或泡沫的包覆层,起到隔离空气、隔绝热能、减少易燃气体释放的作用,从而防止纺织物继续燃烧。
以Texnology®ZRJ涤纶阻燃剂在涤纶地毯面料上的应用为例,被整理阻燃地毯面料具备优秀能力、耐洗的阻燃性能,在多次水洗后仍能保持优良的阻燃效果,且面料本身的强力、手感均不受影响,基本上无变色、渗色及粘色现象,兼顾防护功能与面料美观。Texnology®ZRJ涤纶阻燃剂也同样适用于涤纶墙布、涤纶服装面料、涤纶汽车内饰材料等织物材料的阻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