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世界上一大半的稀土都在中国手中,而且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始终具有主导力。
自2023年,中国开始对稀土元素以及石墨实行出口管制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慌了,不过唯独一个国家除外,那就是土耳其。
稀土之所以有着“工业维生素”的美称,是因为它在多个领域都存在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稀土元素能够明显提高合金的性能,使其强度更好、抗腐蚀和抗老化性能更强,这在坦克、飞机等军事装备的制造中尤为重要。
所以,如果一个国家能发现大量的稀土矿,那就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举国同庆的事。
2022年,土耳其宣布,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埃斯基谢希尔省发现了大量的稀土资源。
不仅如此,发现的稀土经加工后可以为土耳其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益,而且还将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促进当地的发展。
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长Bakan Dönmez参观Beylikova地区的新稀土矿田
如果土耳其能够开采且利用好这些稀土资源,那他们的国家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说不定能得到质的飞跃。
要知道,自然界中的稀土元素主要以稀土矿的形式存在,分离难度较高,若是没有较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很难将其分离出来。
因为,在稀土产量上,我国占全球稀土总产量的60%,居全球第一,冶炼分离工艺也领先全球。
因此,土耳其在发现世界第二大稀土矿后,来寻求中国的合作,我们一点都不意外。
(信源:海峡都市报2022年7月5日—突发!这一个国家发现近7亿吨稀土,可满足全球1000年需求)
2024年,土耳其部长巴伊拉克塔尔在访问中国期间,与中方讨论了能源和开采领域的合作机会,双方交谈良好。
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促进两国在矿业和自然资源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矿业技术的合作。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土耳其与我国的合作并不是诚心诚意的,反而想要狮子大开口。
(信源:土耳其驻华大使馆2024年10月18日—土耳其与中国签署自然资源与采矿谅解备忘录)
2024年,土耳其与中国签署了自然资源与采矿谅解备忘录,但同样是在2024年,土耳其加入了由14个国家和欧盟委员会组成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组织”(MSP)。
而MSP实际上就是由美国牵头的关键矿产“小圈子”,他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抗衡中国。
所以,土耳其前脚与中方签署谅解备忘录,后脚就加入“”的小圈子,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
不仅如此,2025年1月,土耳其方又狮子大开口,表示中国只有转让技术,双方才能合作,否则仅能允许矿物在中国加工。
这样一来,就可以以此“威胁”中国,让我们转让技术,等技术到手,再借机踢了中国。
有数据报告,中国2023年稀土产量达24万吨,约占全球三分之二,而储量达4400万吨,占全球40%。
所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单中国发现的稀土元素就已经满足了中企的开采和冶炼分离等。
况且,中国的合作伙伴并不是只有土耳其一个,尽管土耳其拥有全球第二大的稀土矿,但我们大家可以积少成多。
比如吉尔吉斯斯坦就选择与中企合作,共同开发库特赛矿床,这一合作就有望为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其矿业现代化。
另外,中国企业也分别投资了坦桑尼亚、格陵兰岛的稀土矿项目,在越南,我们还拥有稀土废料回收和金属加工厂。
因为中国有强大的技术,所以我们有可选择的机会,合作对象有很多,并不是只有土耳其。
说实话,土耳其不选择与中国合作,才是他们最大的损失,毕竟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国家和中国一样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链。
稀土资源很重要,因为它在所有的领域都能够更好的起到强大的作用,但相较于资源,拥有技术才更为重要。
这个时候该慌的应当是土耳其,如果中企不愿意与其合作,他该怎样合理且不浪费的将稀土资源全都开采并分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