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高寒高海拔地区桥隧建设与管养技术研讨会(年会平行分会场)

发布时间: 2024-12-20 作者:特别推荐

  为助力桥隧科技持续发展,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桥隧和交通领域的应用,一同探讨桥隧科学技术创新,弘扬桥梁文化,提升桥隧产业核心竞争力,《桥梁》杂志社联合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和贵州省公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定于11月8-11日(8日周五报到),于贵州省贵阳市召开“2024桥隧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暨桥隧创新成果展”。届时,将有来自全国交通主管部门、设计、施工、设备、材料等数百家单位和企业领导、专家齐聚盛会,共同交流,为早日实现交通强国梦,凝聚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摘要:总结了进藏公路的建设条件,包括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酷的施工环境;介绍了西藏桥梁建设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了西藏地区桥梁建设的挑战与进展。结合一公院多座藏区桥梁的设计实践,探讨了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在藏区桥梁建设中的应用,以及极端环境下桥梁结构防灾抗灾能力的提高途径。

  摘要:随交通建设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推进,出疆入藏大通道工程提档升级或新增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不断增多,寒区隧道工程建养任务相当繁重。寒区隧道工程设计理论的完备性、冻害防治技术的高效性、系统性是困扰其高质量建养的关键难题,报告以寒区隧道冻害防治发展为主线,围绕寒区隧道冻害类型、防冻设计理论、冻害防治技术三个方面系统介绍我国寒区隧道工程冻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摘要: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公路大桥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一环,对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的北向开放具有战略意义,对于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东北振兴战略至关重要。该桥采用了Q420qFNH耐候钢这一特别的材料,它介于普通钢与不锈钢之间,能在锈蚀后形成一层稳固的非晶态锈层,有很大效果预防钢材进一步腐蚀。Q420qFNH耐候钢的应用不仅满足桥梁-60℃冲击韧性的要求,还节约了桥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减少了涂装需求,加快了建造速度,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以川西高原地区在建都四山地轨道项目邓生沟隧道为工程背景,系统介绍项目在“高海拔、大高差”条件下所面临的系列工程技术难点和设备适应性设计、人员管理方面所采取的针对性解决措施;同时介绍项目双护盾TBM在大坡度、长距离、连续小转弯半径以及不良地质施工条件下所采取的针对性创新设计和技术保障措施,如:TBM推进系统的大推力设计,TBM推进速度、刀盘转速和纠偏量等参数控制,刀盘扩挖能力和盾体倒锥形设计等;上述措施为邓生沟隧道双护盾TBM正常、高效、安全施工提供了有力保证。

  王帅帅,中交集团山区长大桥隧建设研发技术中心副主任、中交二公局川藏铁路项目总工程师

  摘要:依托圭嘎拉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及易贡隧道,介绍了高海拔隧道长距离施工通风技术,IV级围岩大断面机械化快速施工技术,衬砌混凝土抗裂技术等关键技术。

  摘要:依托现有我国寒区桥梁桩基工程的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桥梁桩基在“冻融”+“热融”复杂环境作用下面临的病害主动防控技术难题,并基于热管技术在寒区道路工程中典型应用实例及效果分析,重点评价了热管技术在寒区桥梁桩基工程中的创新应用示范,为后续寒区桥梁桩基工程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摘要:山区公路桥梁容易遭受洪水、泥石流、落石等自然灾害,导致桥梁损毁甚至倒塌,从而造成道路中断,影响社会救援和群众出行;因此在对受损桥梁做出详细的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桥梁快速抢通与恢复重建方案十分重要。结合多座桥梁抢险工程实例,介绍“321”型、“ZB200”型装配式公路钢桥的应用技术,以及恢复重建工程中大跨径钢混组合梁、钢箱梁的设计与实施工程技术;其中桥梁基础利用或者墩台临建工程是快速应急抢通的关键;桥梁架设方法应该要依据工程场地和装备条件进行合理化选择。

  8.《寒区重大工程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哈尔滨都市圈西南环松花江大桥项目》

  摘要: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推进至关重要。寒区基础设施建设受极端气候影响,尚未摆脱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窠臼,推进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已成为行业未来的必然发展的新趋势。报告拟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城市交通建设和寒区智能装备研发等场景,探索复杂工程智能感知、智能装备与智能施工等领域,加快建造方式的转变和建造范式的变革,致力于提升寒区重大工程智能建造管理水平。

  武维宏,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桥梁技术研究所所长

  摘要:针对甘肃复杂自然地理环境下桥梁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适应不一样建设条件和跨越要求的由UHPC轻工字梁、UHPC—钢桁腹组合工字梁、钢底板波形腹板-混凝土组合梁、π型杆件钢桁-混凝土组合梁等组成的跨度8m~150m系列化的新型桥梁上部结构方案,并对甘肃下部结构装配化和特殊桥梁结构可以进行了介绍,可为复杂自然地理环境下桥梁方案的合理选型提供借鉴。

  摘要:针对在青海高海拔、高寒等复杂环境条件既要能适应当地的高原气候环境,做到抗震防灾,并且要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兼具一定的景观价值,凭借长期对高原地质、天气特征情况的深刻洞察,以及服务本地市场的项目经验,逐步形成了适合高原地形的设计理念、技术优势与服务模式,总结适应高原气候环境的系列标准和设计的具体方案,因地制宜指导建设工作开展。

  目前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49座、前10名中有4座在贵州;贵州也赢得了“世界桥梁博物馆”“贵州归来不看桥”等赞誉,贵州桥梁的看点不仅体现在高度高、跨度大、设计新、造型美,极具观赏性;还体现在宏伟的桥体与壮丽的山川浑然天成,人与自然完美融合,已然成为了贵州与世界交流对话的一张名片。

  从建管养、设计、科研、监理、施工总包、装备制造、桥梁机电及数字智能、材料产品等方面全产业链展示中国桥隧创新技术成就。

  3. 各省、市、自治区桥隧建筑设计企业、设计单位、实施工程单位、科研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桥隧管理、养护、维修公司的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行业学会、协会以及土木类院校教师和学生代表等;

  桥隧创新汇星城 湘江潮涌立潮头——2023桥隧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大会及桥隧创新成果展暨《桥梁》杂志编委会、理事会年会成功召开

  聚焦新时代 共谱桥隧新篇章——2022桥隧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暨《桥梁》杂志编委会、理事会年会召开

  山水之城 以桥为络——2021桥隧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暨桥隧创新成果展在重庆召开

  凝心聚力汇长安 弄潮产业新前沿——2020桥隧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暨桥隧创新成果展在西安召开

上一篇:济南秋日城市公园打卡攻略:与祖国共庆国庆

下一篇:马鞍山钢铁请求低屈强比高强耐候钢及其出产办法专利具有较低的屈强比和高强度、高塑耐性和抗震性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