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燃料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3-28 作者:媒体聚焦

  石化燃料,亦称矿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最重要的包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其中原油通过石油化学工业精炼生产得到的产品也称为石化燃料。

  石化燃料能够准确的通过其物质状态和来源进行分类,气体燃料最重要的包含天然气,是一种由地下开采出来的主要由甲烷组成的可燃气体。气体燃料具有清洁、燃烧效率高的特点,常用于家庭取暖、发电和作为工业能源使用;液体燃料代表是石油,它是一种黑褐色的粘稠状可以燃烧的液体,拥有非常良好的燃料性能和较大的发热量。石油经过精炼可以制成汽油、柴油等不一样的燃料油,大范围的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固体燃料括煤炭、油页岩和沥青砂等。煤炭是最传统的固体燃料,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之一。油页岩和沥青砂则是通过特殊工艺从岩石中提取出的可燃性物质,这些固体燃料通常用于发电和工业加热。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船用燃料油根据国家标准GB 17411的规定,可大致分为馏分型船用燃料和残渣型船用燃料。馏分型燃料主要是以轻油(如柴油)成分为主的油品,而残渣型燃料油则是以重质燃料油为主要成分的油品。船用燃料油还能够准确的通过硫含量分为不一样的等级,以及根据供应对象分为保税船用燃料油和内贸船用燃料油。

  石化燃料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人们开始大规模开采和使用煤炭。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对能源的需求飞速增加,煤炭成为了推动工业发展的主要能源。进入20世纪后,石油的发现和开采引领了能源消费的新趋势。尤其是在1930年代至1950年代期间,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被大量开发,使得石油变成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石化燃料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等慢慢的变成为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的重要燃料。到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上升。石化燃料行业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挑战。因此,行业内开始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和替代能源的研究与开发,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石化燃料的上业最重要的包含石油开采、提炼和化工原料制造等。在下游应用行业方面,石化燃料被大范围的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家庭取暖和发电等多个领域。交通运输是石化燃料最大的消费领域之一,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都依赖于汽油、柴油等油品作为动力来源。工业生产里,石化燃料则用于提供能源和作为化工原料,支持塑料、橡胶、化肥等产品的生产。此外,随着冬季的到来,石化燃料在家庭取暖和发电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加,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温暖和便利。

  经由中国石化官方新闻发布渠道获知,根据中国石油流通协会的权威统计数据表明,在2021年度中,中国石化燃料油公司的船用燃料供应业务规模实现了25%的显著增长,这一增速令其在全球十大船加油企业中脱颖而出,跃居首位,并且该公司已成功晋升为全球第五大船用燃料供应商。截至2022年上半年结束时,中国石化所生产的低硫船用燃料油总量已占据全国此类产品总产量的大约60%,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保税船供油市场的持续扩张。在过去的两年间,该市场分别保持了30%和20%的年增长率,从而确保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从市场份额维度分析,2022年期间,中国船燃与中国石化燃料油两家企业在国内保税油市场中的总份额占据了80%的比例,相较于前一年同期下降了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拥有牌照的船供油企业全年供应量占整体市场的比例为87%,这一数据已跌破了90%的大关,显示出国内保税油市场的准入门槛逐步降低,竞争态势日益激烈。

  在2022年度全球船用燃料加注港口排行榜中,新加坡港以显著优势独占鳌头,加油量高达4788万吨。我国则有三个港口成功跻身世界前十,分别是舟山港,其加油量达到了602万吨;中国香港港以520万吨紧随其后;青岛港则以365万吨位列其中。而在全球船用燃料供应企业的排名中,来自中国的两家公司表现抢眼,分别是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凭借1979万吨的供油总量稳居第二位;以及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以1779万吨的供应量占据第四名的位置。在国内市场方面,2022年我国保税低硫船用燃料油产量取得了显著增长,总计生产了1549万吨,相较于前一年增加了407万吨,增长率高达36%。尤其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在2022年7月份,我国炼厂单月生产的低硫船用燃料油产量历史性的突破了160万吨大关,创下了新的纪录。

  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初,保税船用燃料价格经历了先降后微升的价格波动周期,并且国内对税船供油市场的经营牌照发放进一步放宽,行业竞争格局更为开放。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新型低碳燃料如甲醇、液化天然气(LNG)等慢慢的变成为船用燃料未来转型的关键方向。在这方面,我国上海洋山港与深圳港已率先行动,分别成为了全球第三个和第四个常态化运营船对船LNG加注业务的港口。目前,我国已拥有三艘世界先进的LNG加注驳船——“海港未来号”、“海洋石油301”和“新奥普陀号”,它们正积极推动我们国家港口船用LNG加注业务迅速壮大并走向成熟。

  石化燃料行业政策主要涉及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等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旨在促进石化燃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平衡经济、环境和安全等多个角度的需求。在能源开发方面,政府鼓励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勘探和开采,以保障能源供应。同时,政府也支持石化燃料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此外,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激励企业增加石化燃料的投资和生产。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对石化燃料行业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要求企业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例如,政府规定了石化燃料的硫含量限值,并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021年1月《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审批,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推动能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2020年12月《关于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免征增值税的通知》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提供资源综合利用劳务,合乎条件的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2020年12月《关于促进油气管网设施开放运营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完善油气管网设施运营管理机制,推进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提高油气管网设施利用效率,促进油气市场多元化和良性竞争。

  石化燃料行业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长期发展也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石化燃料的开采、加工和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这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石油泄漏、天然气泄漏等环境事故频发,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导致非常严重破坏。此外,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也是影响空气质量、引发雾霾和酸雨等问题的重要源头。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有限且消耗速度远超过自然生成的速度,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问题。过度依赖化石燃料不仅威胁能源安全,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尽管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但在全世界内,石化燃料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仍然相对滞后。旧有的基础设施投资大、改造难,使得行业在面对清洁能源替代挑战时,表现出较大的路径依赖性和结构调整难度。与此同时,新兴能源技术的成本优势尚未完全显现,市场推广和应用仍面临诸多障碍,这也制约了石化燃料行业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的步伐。

  石化燃料行业的发展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技术进步、政策导向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的提升,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实现碳中和目标。因此,尽管短期内石化燃料仍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特殊的比例,但长久来看其主导地位将会逐步削弱,尤其在电力生产领域将面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日益激烈的竞争。石化燃料行业正积极寻求通过技术研发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排放。例如,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有望大幅度降低燃煤或燃气发电站的碳排放;同时,先进的石油炼制工艺和天然气液化技术能更高效地提取和使用化石燃料,并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

  石化燃料企业将不得已进行战略调整,包括但不限于加大非传统油气资源(如页岩气、油砂等)的开发力度,同时布局新能源业务,比如氢能、生物燃料等领域,以实现业务多元化,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石化燃料行业的未来还可能涉及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比如通过升级炼化一体化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减量化;此外,发展生物质能及合成燃料也有几率会成为一种替代路径,这些技术能够将生物质转化为类似于化石燃料的能源产品,以此来实现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可持续供应。总结而言,石化燃料行业的未来发展将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在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同时,响应环保法规要求、应对市场之间的竞争压力,并积极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路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