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拂面,連綿崎岖的光伏板整齊摆放,似乎是一片藍黑色的海洋。在位於寧夏銀川市靈武境內的寧東动力化工基地(以下簡稱寧東基地),巨型裝置高聳树立,盤旋半空的乳白色管道布滿廠區,腳手架、作業渠道上繁忙的身影展现著工廠的生机。
200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經過反復科學論証,將寧東基地確定為寧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號工程”。20年來,寧東基地聚集了一批国际級項目,構建起煤制油、煤基烯烴、精細化工三大產業集群,建成了國家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國家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演示區、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演示區,成為兴起於黃河之東戈壁荒灘上的“超級工廠”。
一個規劃區面積4450平方公裡、中心區面積800平方公裡的現代化动力化工基地,西部地區仅有產值近2000億元的化工園區,怎么從亙古荒漠上拔地而起?承載著眾人期望的工業基地,是怎樣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怎麼敢“再造一個寧夏”?開創二次創業新征途,运用8年時間“再造一個寧東”,寧東基地廣大干部職工是否准備好了?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寧東基地,解開了這個位於西部的动力化工產業開發區坚持強勁發展勢頭的密碼。
走進“寧東會客廳”,一塊烏黑發亮的煤炭樣本映入眼帘,這是擁有“煤中之王”美譽的“太西煤”,其因品質優良而被稱為寧夏五寶之一。
精美的香水、高鐵上的隔音阻燃资料、汽車的保險杠……不到寧東,或許不曾想到,這些產品的原资料竟都是從煤炭中得來的。
因煤而建,因煤而興。一塊黑黝黝的煤炭,被打成細小煤粉,經受數千攝氏度的高溫、催化、擠壓,轉為氣態,又凝成液體。在這種形態的轉變中,全部有效成分都被“吃干榨淨”,繼而生產出數十種工業產品,價值能翻到近百倍,這是現代煤化工業鑄造的奇跡。
2016年12月21日,寧東基地煤制油項目試車成功,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油品A線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油品,實現煤炭“由黑變白”、資源“由重變輕”的轉變,產業成功轉型升級。
煤炭領域革新,需求整體推進煤炭在全產業鏈的可持續開發运用。寧東基地在開發建設之初,就以“高標准、高要求”來規劃和建設,使煤電、煤制油、煤化工走上綠色低碳、差異化、循環發展的路子。现在,這裡產業布局聯動,集聚效應凸顯。
走進寧夏百川新资料有限公司的工廠,火焰從近百米高的焦化塔頂端騰飛而起。站在生產線的出口,隻見黑黝黝的粉末。捏起一撮,輕輕一揉,粉末竟毫無顆粒感,像流水一樣從手中滑落。這家總部在江蘇的企業,是全國鋰電池生產的重要參與者。
“煤炭提取出瀝青,3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下煅燒,最終變成這種小分子石墨,這是制作鋰電池負極的资料。”公司總經理曹聖平介紹。
選擇來寧東基地投資,曹聖平垂青的是這裡配套的原资料產業鏈。生產小分子石墨所需求的瀝青,許多都由寶豐动力供给。“同一個園區內,兩個廠房树立质料輸送管道,就可以實現直接互通。節省了许多運輸、倉儲和損耗本钱。”
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的產業鏈上下流企業進駐寧東基地,這樣的协作已經屢見不鮮。寧夏能化年生產聚四氫呋喃9.2萬噸,過去沒有下流加工企業,生產的聚四氫呋喃隻能遠銷浙江、廣東等地,運輸本钱昂扬。2017年,寧夏能化與寧東管委會协作引進泰和新资料公司落戶寧東,將生產的聚四氫呋喃作為质料供應給泰和公司生產氨綸、芳綸。現在,泰和公司有25%的原资料來自於寧東基地,與寧夏能化成了互惠互利的“好鄰居”。
现在散步寧東工業園區,能看到一個個企業旁邊粗壯的銀白色管道交錯圍繞。這既有園區統一建設的蒸汽、輸水管道,也有經過縝密規劃的质料輸送通道。正是這樣的管道,將“獨立城堡”交錯成為一個“鋼鐵王國”。
十幾年來,寧夏舉全區之力超前發展煤化工,著力開發煤制油高端深加工產品。隨著投資40億元、75億元和120億元等一批高端煤化工制品企業密布落地,寧夏寧東現代煤化工產業已從甲醇、烯烴等初級產品延伸到高端紡織及化纖制品、新资料、精細化工高端潤滑油、裝備制作、鋰電池等十幾種產品系類,构成龐大的煤化工精深加工高端產品生產陣容。
现在,寧東基地有企業207家。到2022年年末,寧東基地工業總產值近2000億元,實現了寧夏賦予寧東“再造一個寧夏經濟總量”的宏偉目標。寧東這個承載著眾人期望的工業基地,完成了從“地下”到“地上”、從“黑”到“白”、從“白”到“彩”的產業三級跳,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2023年一季度,寧東地區生產總值149億元,增長11.2%左右,較去年同期进步7.7個百分點,好於預期目標。新增規上企業7家,總量打破100家﹔單位GDP能耗下降9.6%,較去年同期下降1.9個百分點——新鮮出爐的數據,展現出寧東基地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20年間,是什麼樣的精力,讓一批批寧東建設者埋頭苦干,勇於戰勝全部風險挑戰,推動一座國家級动力化工基地成為西部甚至全國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的“領跑者”?
現任國家动力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烯烴一分公司車間主任張智敏常常回想起那段奮斗的歲月都慨叹萬千。2006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張智敏來到寧東時,隻見苍茫戈壁中孤零零一個工廠,工人們都住在簡易的預制板房裡。
“當時很著急,煤制烯烴的裝置運過來,卻發現彻底點不著火,底子運行不了。”張智敏面色乌黑,頭發蓬鬆,但工服上卻整齊挂著兩隻繪圖筆。“不敢干不成,也不精干不成。數百位工人‘釘’在爐子旁,‘吃三睡五干十六’,不間斷地對這套設備進行調試。”黑暗中摸索4年,在2010年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冬夜,當煤炭通過1300度的氣化爐實現第一次出產,這個国际首套年產50萬噸煤制烯烴裝置宣告研制成功。
賀江峰是2003年第一批來到羊場灣煤礦的工人。在他眼裡,時光的變化就在身邊许多細節裡。作业面從打眼放炮改成了綜採掘進,礦井支撐從金剛梁柱子變成了液壓支架,月工資從50多塊錢漲到了6000多元。
“我們井下修了一條柏油路用於運輸煤炭,我回去給家裡人說他們都不信任。”看到今日園區的發展,賀江峰很有成果感:把芳华獻給這片土地,無怨無悔!
唐凱是寧夏泰和芳綸纖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也是研讨對位芳綸纖維制備及其應用領域的專家。他帶領團隊研讨開發對位芳綸制備技術和工程化技術,實現了對位芳綸規模化的投產,填補了寧夏高性能對位芳綸纖維空白。
“已經連續兩年過年都沒回家。”談及遠在山東煙台的家,唐凱拿出手機,看著手機相冊裡的全家福,“怎麼會不想家,作业實在太多,走不開。本來答應孩子‘五一’回去帶他玩,結果也食言了。”
正是有了像張智敏、賀江峰、唐凱這樣最可愛的勞動者,他們將自己的光和熱洒向這片土地,接力奔驰,無懼風浪,才成果了一個個严重項意图誕生和發展。
“本年一季度,我們迎來了‘開門紅’——严重項目最多、新開工項目最多、建成項目最多,這都是寧東基地廣大干部職工創造出來的,未來我們要杰出引進與同步、高品质人才與實用技术人才並重的人才培養理念,用人才撐起寧東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寧東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田彥虎說。
近年來,寧東基地把創新式科学技术人才、領軍型企業人才、技术型產業人才、戰略型黨政人才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創新資源,圍繞人才“培養引進、运用評價、激勵服務”關鍵環節,健全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人才作业方法方法,探究走出了一條“識才、重才、敬才、用才、愛才”的特征之路。人才正成為推動寧東“二次創業”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由於化工行業生產的特殊性和在我國經濟系統中的主体方位,其生產安全問題天然成為了生產安全領域需求關注的重點。寧東基地怎么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鎖住”化工風險?
“我們要求一切企業都供给一張圖,包含一切裝置、质料、產品的方位和儲存,萬一出現危險情況,以備應急运用。”談及安全生產,寧東管委會應急办理局副局長馬儀宏心裡始終繃著一根弦。
“‘傻大黑粗’我們不會要,安全办理能力跟不上肯定是不可的。”寧東管委會招商局職員徐淵浩直言,“因為不符合安全這一底線要求,擋出去的百億項目比引進來的還多。”
在寧東基地園區內,隨處可見安全標語,有的企業還將安全生產融入企業文明中。
“作為化工企業,安全生產是我們的底線和紅線,安全作业做好了,其他作业才干做好。”寧夏和寧化學有限公司安全總監郭輝說。
本年3月,和寧化學開展了“全員安全生產積分制”活動,通過參照機動車駕駛証年度12分記分制,從安全生產事端、風險管控、隱患查治、質量標准化、安全教育培訓等方面進行安全生產積分制办理。安全生產積分制為一切員工树立了“安全積分檔案”,員工擁有了自己的“安全駕駛証”,並可定時查詢自己的“安全積分余額”。
“10到12分屬於正常办理,8到10分要加強办理,要求專業經理以上的人員每天參加班組交代會,6到8分要求脫產學習,6分以下我們就要勸退了。”郭輝說,雖然是查核,但也要人性化办理,通過積分办理,提高員工的主動性、參與性,一起守護好安全生命線。
“公司還树立了安全文明牆,牆上有家人對員工的安全寄語,對於思维有松懈的員工,公司還會组织人上門家訪。”氣化車間技術員曹曉東現在每天出門上班,妻子都會抱著孩子叮囑他操作時多看看參數。
近年來,寧東基地树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常態化開展各類應急演練,開展“安全生產月”“煤礦安全警示周”等活動,舉辦以安全生產為主題的“寧東大講堂”,組建由23支專(兼)職救援隊、709人組成的消防救援應急隊伍,“才智寧東”安全生產信息化渠道投入運營……一系列創新方法和手法,把安全意識刻進每一個寧東人的心裡。
“做好安全生產的同時,我們還要做好生態環保方面的作业,不向黃河排放一滴工業廢水。”寧東生態環境局二級調研員劉浩决心滿滿。
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用水技術,寧東基地現代煤化工產業區建成了國內首套3000立方米每小時化工廢水及礦井水處理裝置,成為全國首個廢水“近零排放”綜合运用演示工程。
發展每前進一步,安全就要跟進一步,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隻有營造濃厚的安全生產氛圍,牢牢守住安全生產的紅線,才干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加快奔驰。寧東人深知,安全生產無小事,安全責任重如泰山。
為什麼條件差不多的当地,有的引進大項目好項目,經濟運行質量好,發展后勁足,有的引不來好項目,引來了也難以落地,落地了也難運行?關鍵在服務,服務是最大的變量。
一段發生在寧東基地政務大廳內的對話,凸顯了寧東持續強化“項目為王”、尽力打造營商環境的“店小二”意識。
來到寧夏永農生物科學有限公司,整個生產線密閉運轉,生產呈自動化運行。這家研發生產農用化學品的高新技術企業,正是看中了寧夏的資源優勢,4年前從浙江省來到這裡安了家。
“入駐當天,寧東政務服務中心的作业人員就主動對接,幫助企業快速辦理了開戶和注冊手續。我們是外地人,许多当地都不認識,有了他們的幫助,就不必東奔西跑,確實很便当,我為寧東的服務點贊。”寧夏永農生物科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京玉說。
說起寧東管委會的“店小二”式服務,曹聖平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施工單位总共大约2000人左右,其中有1000多人是外省的,2020年春節后,涣散在全國7個省市的工人不能及時返崗,原定8月開工投產的計劃變得遙遙無期。”
正在曹聖平因為項目開工受阻,一籌莫展四處奔波時,寧東管委會派出第一批28輛大巴車,奔赴全國7個省市,免費為百川新资料有限公司接回了576位工人,百川的設備安裝作业得以重啟。
好環境招引大企業,好服務孕育大項目。為做到全流程、零距離服務企業,2016年,寧東基地管委會政務服務中心正式建成運營,通過整理審批清單、拟定審批流程圖、開展全程、壓縮事項環節、精簡申請资料、提高網辦率等方法,為項目建設節省了寶貴時間,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杰出機遇。现在,企業開辦時間控制在3小時以內,項目建設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至40個作业日,企業網上可辦率達88%以上。此外,在服務企業過程中,不分企業巨细,不分本地外地,一視同仁、竭誠服務,企業滿意度連續4年穩居全區前列。
本年春節假日結束后,寧東管委會領導帶隊,管委會相關部門及寧東基地企業和企業家聯合組成3支招商小分隊,奔赴上海、嘉興、蘇州、杭州、南通、寧波、常熟等地,廣泛開展“一把手”招商、國際招商、“敲門”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科技招商、金融招商等,各種招商活動收獲頗豐,成功對接日本高化學中國總部、韓國曉星嘉興總部、韓國泰光常熟總部、中化國際及南通星斗、上海新佑、樂橘科技等20個產業項目,涵蓋高性能纖維、化工新资料、氫能、裝備制作、同享經濟等產業領域。
2月22日,寧東管委會組織召開企業家以商招商懇談會,招商局負責人介紹了寧東基地發展建設成果和“二次創業”規劃目標,聆聽了企業家對園區營商環境和招商引資作业的意見建議,並承諾持續提高“店小二”式服務質量,動員企業家們發揮寧東基地業主的獨特資源和宣傳優勢,為寧東基地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發揮更大效果。
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無事不憂、無處不在。寧東干部深知,拼經濟便是拼營商環境,拼營商環境便是拼服務。
每一次的創新與打破背面都是寧東人的堅守與奉獻。20年來,寧東建設者們始終錨定奮斗目標,一張藍圖繪究竟,一任接著一任干,在這個本来闃寂千年的亙古荒漠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向世人証明晰“小当地也能辦大事”的胸襟和膽略,昭示著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精力,書寫著我國动力化工產業發展的新詩篇。
走過芳华二十載,奮楫揚帆向未來。寧東基地正以推動國家动力基地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二次創業”為抓手,邁向更為廣闊的星斗大海。
“魅力寧夏·紅色鹽池·相約北京”招商引資推介暨農特產品展现展銷活動在京舉辦
公民網銀川5月19日電(李甜甜)5月19日,“魅力寧夏·紅色鹽池·相約北京”招商引資推介暨農特產品展现展銷活動在京舉辦。本次活動,旨在一起助力塞上江南、魅力寧夏的蔚藍夢想,一起促進灘羊之鄉、紅色鹽池的繁榮發展,一起建立协作共贏、沟通互鑒的發展渠道。…
公民網銀川5月19日電 (李甜甜)2023年5月19日是中國旅行日,也是銀川葡萄酒品牌日。以“風土·香頌”為主題的2023賀蘭山葡萄酒藝術節暨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藝術館開館啟動儀式在漫葡小鎮天籟藝術廣場正式拉開前奏。…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